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 > 榴榴无忌

美国智库:中国经济转型充满风险,经济很可能“外强中干”,必将破产,未来不会兑现改善民生的宏大承诺

| 人围观 |

睁眼看宇宙2025-09-18 17:42:29



美国知名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近日发布了一篇重磅报告《中国的经济转型:债务、人口、去全球化与 2035 年情景》。

报告表示,中国自2021年房地产需求见顶后,传统依赖债务驱动的基建与住房建设增长模式已难以为继,北京正试图构建以创新和先进制造业为核心的新经济模式,并设定到2035年取得人均GDP翻一番和“共同富裕”的目标。

然而,报告指出,中国这一经济战略的前景暗淡,最终很可能出现中国经济“外强中干”的结果。

报告认为中国面临三大长期挑战:债务高企、人口老龄化与国际去全球化趋势。

具体来说,地方政府债务总额可能高达GDP的75%至91%,房地产和土地财政模式难以为继。

人口方面,2022年中国人口达到峰值,劳动力自2012年起持续萎缩,“未富先老”的困境将使养老金与医疗支出压力日益加重。

国际层面,美国与欧洲加大对华贸易壁垒,2025年特朗普政府更对中国进口商品加征145%关税,凸显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。

对此,报告指出,北京当局也给出了自己的应对之道,即“制造业驱动与创新引领”。

“北京既不寻求建立消费主导型经济,也不追求大规模财富再分配,其重点在于创造新的财富。”报告直言。

中国家庭消费仅占GDP的39%,远低于经合组织平均水平59%。

然而,北京拒绝通过扩大福利体系实现消费拉动,担心重蹈拉美国家福利制度拖累经济发展的覆辙。

因此,中国的新战略是通过先进制造业和创新驱动实现生产率提升。

比如,电动车、电池和光伏组件的全球领先经验,正被视为未来产业升级的样板。

报告指出:“创新能够让企业差异化产品、开辟新市场,同时提高附加值,从而带来更高利润与税收。”

这一逻辑被认为将支持财政扩张、改善公共服务,进而间接提升消费。

报告表示,新模式能否成功,很大程度取决于中国能否继续扩大出口。

报告称,中国中间品出口已占总出口的46%,未来可能进一步通过“海外建厂”、签署更多自贸协定以及拓展全球南方市场来稳住外需。

同时,中国有意通过在全球绿色转型中发挥“不可替代的伙伴”角色,推动新能源产品的外销,甚至有人提出中国版“绿色马歇尔计划”。

然而,报告质疑这一模式可能难以成功。

主要原因在于,国际社会对中国贸易壁垒加大,国内消费又长期低迷。

房地产泡沫破裂削弱了居民财富效应,“独生子女一代”背负赡养压力导致储蓄倾向增强,加之地方政府以罚款、拖欠工资等方式“自救”,进一步削弱社会信心。

报告警告:“国内需求将持续疲软,除非中央政府愿意通过更多举债弥补地方缺口,特别是增加医疗投入以减轻家庭负担。”

对此,报告描绘了三种中国经济未来可能的场景。

最理想的情况是,出口增长、创新突破、税基扩大,债务与福利负担得到平衡,中国实现更富裕、更公平的社会。

另一方面,最坏的情景则是贸易受阻、债务失控、人口老龄化拖累经济发展并且改革未能奏效。

然而,报告称最有可能的场景是介于两者之间,经济处于“外强中干”的模式。“

未来十年,中国经济将同时表现出强与弱的双重特征。

对外,中国是先进制造品的强劲输出国;对内,政府不得不依赖债务维持需求,居民生活改善有限。”

最后,报告表示,在全球格局中,中国仍将是高收入国家的强劲挑战者,但未必能兑现改善民生的宏大承诺。



随便看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