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广电总局终于对抗日神剧动手了,发文批评神剧中出现的违反军事常识的“奇功”“神技”,以及出现的“我方超人化、敌方弱智化”的幼稚化剧情。
这个判定是符合常识的,但如今网络上却早已充满了神剧的碎片,如手撕鬼子、扑克牌杀鬼子等严重违反物理学的剧情。
当然了,更为年轻的一代,大多经受了比较正常而完整的教育,会把这些东西看做是一些笑料。但是不可忽视神剧的受众,以及受众在代际之间的传播效应。尤其是现在许多老人带孩子的,喜欢看神剧的老人就时常带着白纸一张的小孩子,共同揣摩神剧里面的精彩,这样的事还少吗?
神剧里,我看到一个更扯的,两拨人正在打仗呢,某连长体恤士兵们还在饿着肚子,说让同志们先撤下来,吃饱了再打。这是真的把战争场景当成戏班子了啊,戏里戏外都不耽误,演员饿了要吃饭这点事,也要体现在抗日战场上?这恰恰就是对于英雄主义最为严重的亵渎,因为参与抗日神剧的制作方、导演、演员等,给观众创造的,实际上是一个很扯淡的精神童话。
战场哪里是这样的,战争是血淋淋的,是要流血的,哪有这么多神奇的事情。神剧所带来的危害是潜在的。包括后来的一些影片,本质上都是借了神剧的东风。可以拍摄战争,但是不能靠欺骗的方式来表现战争。否则一些涉世未深的年轻观众会觉得抗日就像是一场游戏一样简单,这是很糟糕的事情。
更加令人担心的是,神剧会“鼓励”一种好战情绪。因为观众看不到战争的代价,他们觉得战争很简单,主角神勇到可以手撕鬼子,跑的比子弹还快。这就会让人们陷入到某种癫狂的情绪之中,从而成为并不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求的异类。我们不能因为“神剧”的方向是对的,就去鼓励这种糟粕。
而神剧变得越来越无下限,恰恰是影视行业从业中人,面对剧烈的故事竞争,绞尽脑汁也要编出更加扯淡而热血的画面,来填满观众内心的空洞。
神剧的作用就是这样,它不需要提供真实,但是一定能够让观众兴奋起来,这种兴奋感让他们熟悉而上瘾。但是人们总还是要回到现实的生活里去,面对一张张需要缴纳的账单,这种强烈的情绪落差,就会让他们变得更加癫狂,从而唯有在神剧之中,才能感受到,自己是活着的。如果这是他们的套路,那么这个套路是非常无耻的。
记得一些港台明星也参与过抗日神剧的演出,很好奇他们莫非是真一点节操也不要了吗?世界是一个草台班子的背后,就是因为有太多深谙投机取巧之道的聪明人,赚一把就走,但是把垃圾投喂给我们的观众,我们的下一代。我们从他们的身上看到了专业的堕落。
摒弃神剧只是第一步,更重要的是,我们真的需要彻底反思我们的文化系统,我们正在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面貌。陈佩斯说的好,戏比天大。
这里的戏,我理解是一种专业,一份自重。